身家過億,卻回到窮山溝里當起村黨支部書記;培樹新風,先行先試建成全省首家“道德銀行”;回饋社會,13年累計出資2億多元用于公益事業……
他就是豐寧滿族自治縣胡麻營鎮河東村黨支部書記、豐寧順達集團董事長王福國。不久前,中央宣傳部、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向社會發布2020年“誠信之星”,王福國位列其中。
王福國(前)正在蔬菜大棚里查看蔬菜長勢。(資料片)
誠信經營,致富不忘回饋百姓
1967年,王福國出生在河東村。父親是個踏實肯干的莊稼漢,雖然識字不多,但從小就教導王福國:做人要吐口唾沫釘根釘,說到一定要做到。
“父親的言傳身教,讓我終身受用?!蓖醺鴰捉浤ルy,但誠信重諾的準則一直未變。
13歲那年,王福國因家境貧困而輟學,他下定決心要走出窮山溝,闖出一條致富路。
2002年,在歷經人生坎坷后,他接下了一個年產兩萬噸鐵精粉的小選廠。
“人無信不立,企無信不昌”。王福國把誠信作為立身之本、企業發展之基。
十幾年誠信經營,他的順達集團已經發展成為一家集礦業、農業、房地產、金融、水利工程等為一體的多元化企業集團。
胡麻營鎮后營子村和姜營子村是順達集團駐地,自然條件惡劣,土地貧瘠,群眾生活困難。
2005年春節到兩個村慰問困難職工的場景,至今仍讓王福國歷歷在目。
房屋低矮,土炕四處冒煙,被褥破舊……連走幾家,他的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?!罢鏇]想到,老百姓的日子還是那么窮?!?/p>
臨走時,村里的百姓送出幾里地,王福國當場決定:“我一定竭盡所能,幫鄉親們過上好日子!”
2006年開春,王福國首先拿出115萬元,幫助兩個村改灘造田500多畝,并全部進行水利配套。隨后,他先后投資100多萬元,為胡麻營鄉4個行政村打深水機井10眼,使1200畝旱田變成水澆地,當地群眾的人均經濟收入也由2000元增加到5000多元。面對連年干旱造成的水位下降,他為幾個飲用水嚴重匱乏的自然村打飲用水井366眼,解決了2000多口人及500多頭大牲畜的飲水問題。
2010年和2012年,他又先后投資5000多萬元,為后營村兩個組的村民無償建起占地2萬多平方米的住宅樓,110戶450多口人住進了嶄新的樓房,電費、取暖費等至今還由王福國負責繳納。
不忘初心,回村帶領村民共同致富
記者走進錢文厚家,他和老伴正在打掃房間準備過年?!?20多平方米的大樓房,住著就是敞亮?!崩蟽煽谛腋V橐缬谘员?。
錢文厚是河東村2013年首批住進樓房的84戶村民之一。如今,全村80%的農戶住上了樓房。
新民居建設,只是王福國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后為鄉親們辦的實事之一。村民們說,許多以前不敢想的事,在王福國的努力下都已經變成現實。
2011年,河東村“兩委”改選。村民們都認準了王福國,盼著他回村。
村里一窮二白、矛盾重重,家里人勸他別摻和,省得費力不討好。
但王福國卻說:“我是一名共產黨員,帶領父老鄉親共同致富,是我應有之責?!?/p>
當年12月20日,44歲的王福國被選舉為河東村黨支部書記。
“不幫鄉親們拔掉窮根,決不罷休!”在黨員和群眾代表大會上,王福國鄭重承諾。
要想讓農民實現穩定致富,王福國深知必須從產業上做文章。他帶領村“兩委”班子,從了解村情民意著手,訪專家問發展計策,最終謀劃了河東村“以工哺農,建立農業產業基地”的發展思路,確立了“農村公司化、農業產業化、農民市民化”的發展目標。
2011年5月,他從自己的公司擠出8000萬元,成立了榮達農業公司。整合流轉農民土地3000畝,發展了1000畝設施果蔬、1000畝景觀苗木、1000畝露天蔬菜。同時,采取“公司+農戶+合作社”的經營方式,在種子研發、秧苗培育、市場開拓等方面發揮引領作用。
榮達農業公司負責引種、育苗、技術指導以及產品回收銷售等工作。
農民把耕地租給公司,每畝地年獲租金收入1000元。公司把大棚承包給農戶,剩余勞動力還可來公司打工,每人又得到2000多元的月工資收入。這樣,群眾有了穩定的收入。
幾年來,全村60%的農戶都成了園區的一員,戶均流轉土地5畝,年獲租金收入5000元,加上在園區務工的工資收入,人均年增收3000多元。
在王福國的帶領下,河東村人均純收入從2011年2000多元提高到現在的1萬多元,村集體經濟積累也從無到有,達到1000多萬元。
培樹新風,富了口袋還要富腦袋
村民生活富裕了后,王福國發現,村里賭博的、不孝敬老人的、亂倒垃圾的、毀壞公物的現象時有發生。
富了口袋絕不能窮了腦袋。2015年春,河東村建立了河北省首家“道德銀行”,并從集體收入中拿出4萬元,建立了“愛心超市”,購進各類日常生活用品,村民可根據積分數量到“愛心超市”兌換獎品。
“道德銀行+愛心超市”的建立,讓孝敬老人、夫妻和睦、勤勞致富成為風尚。2017年11月,河東村被評為“全國文明村”。
從北京驅車沿111國道進入豐寧境內,在長達22.7公里的國道兩側各15米范圍內,道路兩旁樹木林立。這是由順達集團投資4800萬元搞的造林綠化項目。
時間回到2011年4月7日。在豐寧全民綠化活動啟動儀式上,王福國鄭重向社會承諾:今后幾年將每年拿出鐵選廠利潤的10%、房地產利潤的80%用于農林牧業項目的開發、公共設施改造、礦區新農村建設、教育與醫療衛生條件改善以及扶貧濟困等事業。
十幾年來,他幫助1.6萬群眾解決了生活、出行、上學、就醫等方面的困難;出資300多萬元慰問全縣五保戶和敬老院的老人;先后出資30萬元,資助16名考上大學的貧困學子完成學業;在全縣脫貧攻堅中主動請纓、勇挑重擔,幫助三個村莊改變落后面貌……他以共產黨員的胸懷和奉獻精神,帶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,回饋社會,13年來,累計出資2億多元用于公益事業。
“沒有責任,企業就失去了根基;不講愛心,企業就沒有了靈魂?!蓖醺f,做公益他會一直在路上。 (河北日報記者尉遲國利)
責任編輯:魏冰心